湖北日報訊 梁相斌 鄒賢啟銀行利率 皮曙初
  “魚米之鄉”,“天下糧倉”,這是自古以來長江中燒烤游平原得中獨厚的資源稟賦,是孕育燦爛荊楚文明的厚土滋養;
  “湖廣熟,天下足”,住商不動產這是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對兩湖地區的仰給倚重,是農耕時代大雲夢澤廣濟天下的豪情;
  讓更多的人“吃湖北糧,喝長江水,品荊楚味”。在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如火如荼的今天,這是湖北秉承先人披荊斬棘、革故鼎新之精神情趣用品,大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嬗變”的新篇章,是加快建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堅實底盤。
  復興傳統優勢,農業大省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農產品生產加工成為湖北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支“輕騎兵”:2012年,湖北食品工業主營借貸收入突破5000億元,超過汽車、鋼鐵、光電子等製造業,躍上產業“老大”交椅;2013年,湖北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預計突破萬億元,成為湖北產業發展的“駿馬”。
  魚米油茶“躍”天下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一種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舶來品”,身披暗紅色甲殼,揮舞兩隻利鉗,在稻田裡鑽洞打眼,繁殖能力極強,曾經是“最不受歡迎的外來物種”之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相貌醜陋的小家伙,在一貫以青、草、鰱、鱅等家魚聞名的湖北省,竟然成為市場上最搶手的淡水產品。不僅省內以小龍蝦為特色菜餚的餐館、排檔遍佈大街小巷,而且湖北小龍蝦還“蹦”出江漢平原,進入北京、上海等地中高檔酒店,飛到拉薩、烏魯木齊、哈爾濱等邊遠城市,武漢麻辣蝦球、潛江油燜大蝦、襄陽宜城大蝦風靡各地。
  小龍蝦還“蹦”過大洋,“躍”向國際市場,成為歐美超市裡的暢銷品。據湖北省農情調度統計,今年全省生產小龍蝦34.75萬噸,綜合產值超400億元。截至11月底,全省小龍蝦出口1.87萬噸、出口創匯2.03億美元。湖北小龍蝦加工出口量已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一隻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湖北農產品生產加工的一個樣本。越來越多的生態農業資源正在湖北完成“華麗一躍”,“一壺油”“一提茶”“一隻鴨”“一枚蛋”“一隻蟹”……紛紛走向全國、走出國門,湖北糧、荊楚味,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鐘愛,甚至是異國他鄉許多人的選擇。
  宜昌蜜橘、秭歸臍橙、漢水砂梨芳飄四方,採花毛尖、蕭氏茗茶、武當道茶、大悟悟道茶茶香各地,羅田板慄、隨州香菇、來鳳鳳頭薑、板橋黨參、利川蒓菜、鶴峰薇菜、巴東獨活……一大批湖北特色農產品品牌聲名鵲起。
  大洪山區炎帝故里隨州市三里崗鎮是有名的“中國香菇之鄉”,這裡是全國最大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出口香菇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三里崗香菇賣到了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湖北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棉油生產基地和最大淡水產品生產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湖北2013年糧食總產突破500億斤,實現了糧食產量“十連增”。
  湖北油菜籽、食用菌、魔芋等特色農產品產量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之首,油料居第3位,棉花、茶葉居第4位,水稻、水果、生豬產量均居全國第5位,蔬菜居第6位,禽蛋居第7位。雞蛋、蜂蜜出口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鄂蛋”出口出境占全國總量的三成以上,占據香港、澳門鮮蛋市場的半壁江山。
  古稀之年的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是和袁隆平齊名的“水稻院士”。過去40餘年時間的研究,他和他的團隊不斷開拓雜交水稻雄性不育資源新領域,培育出的紅蓮型雜交水稻,與袁隆平的野敗型雜交水稻,同被譽為“東方魔稻”,水稻新品畝產可達800斤以上。
  作為湖北優質糧種的代表,朱英國的紅蓮型雜交稻走向全國,在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西等地推廣種植,累計推廣面積已經超過1億畝,還連續多年在菲律賓、越南、斯裡蘭卡、孟加拉國、莫桑比克等國試種,比當地品種增產20%至50%。
  夯實“支點”底盤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中部地區是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定位。中央還賦予湖北省“努力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的時代使命。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說,湖北正全力以赴,把“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作為“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的“一元”,統領全省發展戰略和各項工作,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建設生態文明,不斷夯實富強、創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基礎,力爭在中部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食為人天,農為政本”。歷屆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全力推動,先後採取多項得力措施,如建設仙洪新農村試驗區、鄂州城鄉統籌發展、山區脫貧奔小康、竹房城鎮帶、一“紅”一“綠”兩個試驗區等,取得顯著成效。
  “楚故澤國,耕稔甚饒”的傳統資源稟賦在新的歷史時期被重新激活,壟上原野,承載起“坐中軍帳,穩全國心”的神聖使命。
  “母親河”長江穿行湖北境內1000多公里,湖北省始終將大江大河大水利作為“天大的事”,連續多年大投入,長江、漢江等大江大河乾堤全線加固,大中型水庫、湖泊逐一除險,“大水利”為“大農業”保駕護航。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潔萬家、惠萬民,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毛細血管疏通,農民最期盼的事情得以解決。惠農政策“第一時間”落實,糧食補貼和獎勵等惠農資金逐年遞增。
  農民熱情高漲,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以上。
  糧食品質也不斷提升。湖北優質大米已經進入國內數十個大中城市的超市網點和批發市場。全省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達到千餘家,糧食加工轉化率超過80%,加工量居全國前列。“國寶橋米”“福娃大米”等被評為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走向海外。
  省委、省政府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形成一批在全國同行業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品牌、一批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區、一批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縣市。僅2013年,省級財政就安排1億元,支持糧食高產創建,安排30億元調度資金髮展農產品加工,支持力度、強度、密度均為歷年之最。
  長江三峽柑橘帶、江漢平原優質油稻板塊、環武漢城郊蔬菜板塊、鄂西南山區的反季蔬菜、鄂東大別山的桑茶藥、環洪湖優質水產品等區域特色的農業板塊形成;46個產糧大縣、20個產棉大縣、20個產油大縣,以及蔬菜、魔芋、茶葉、水果等經濟作物生產大縣優勢日益突出;全省農產品加工值過百億元的園區已達16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逾400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48家,省級龍頭企業763家。
  食品安全水平明顯提升。省委副書記張昌爾說,食品安全一刻也不能放鬆,吃湖北糧就是吃放心糧,讓湖北糧、荊楚味叫響全國、走向全國,安全問題馬虎不得。
  截至2013年11月,湖北有效使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企業達1532家,品牌總數達到4295個,總產量達到1885萬噸,總產值達638億元,總量規模均居於全國前列。根據農業部檢測結果,湖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到98.7%,總體水平位居全國第一。
  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上,湖北正實現著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戰略支點的“底盤”不斷夯實。
  發力新型城鎮化
  監利縣是全國水稻生產第一縣,曾經因“三農”問題突出而聞名。但現在,讓監利縣享譽全國的,不僅因為其每年貢獻26億斤的稻糧,還有其廣受歡迎的水稻加工產品。
  提到“福娃”,許多人不僅會想到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還會想到一種老少咸宜的食品“福娃糙米捲”。早在“奧運福娃”誕生前,監利縣一家企業就擁有了“福娃”這個商標,而近年來,這個有著一撮紅頭髮的“福娃”形象迅速走向全國各大超市、走進城鄉居民生活。
  在監利縣新溝鎮的這家企業里,每年有16億斤稻穀被“吃乾榨凈”加工轉化:稻穀被加工成大米,大米作為原料加工成米餅、八寶粥,加工環節形成的碎米用來生產糙米捲,稻殼取代燃煤用來發電,就連稻殼焚燒後的爐灰,也被回收製成建築材料。
  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舌尖上的產業”,湖北正在實現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在福娃集團的帶動下,新溝鎮涌現出一大批農產品加工和配套企業,工業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產糧大縣最大的資源,經過一道道流水線上的精深加工,轉變成市場上暢銷的商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鐘靈毓秀的大別山賦予黃岡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農業資源,黃岡市因此擁有英山雲霧茶、羅田板慄、九資河茯苓、羅田甜柿、黃州蘿蔔等30多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全國地標產品最密集的地方。一個產品可以裂變為一個產業,特色產品更要成為品牌產品,黃岡市以此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舌尖上的產業”迅速壯大,為湖北新型工業化增添強勁動力。根據主要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總產值是農業總產值的2至3倍的經驗,湖北將食品工業作為改變長期以來重“重”輕“輕”格局、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突破口”。
  近5年來,湖北食品工業年均增速超過30%,經濟總量從全國第九位躍升至第五位。2012年,湖北食品工業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20.08%,利潤增速高出全省工業增速22.38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利潤增長貢獻率達46.1%;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743.6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82.2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達到15.9%,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舌尖上的產業”讓湖北新型城鎮化發展步伐更加堅定。“一隻鴨”成就一座城,“一隻螃蟹”造就一座鎮……走進那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所在的地方,溝渠硬化,道路寬敞,小橋流水,田園風光,田園式工廠與花園式城鎮相得益彰,描繪著新時期“有山”“有水”“有鄉愁”的新型城鎮和新型村莊的景象。
  在黃州堵城鎮,由北京東方園林公司投資20億元、流轉4000畝土地的景觀式苗圃已初具雛形,綠野田園溝渠交錯,成片的海棠樹、櫻花樹一望無際。村裡成立勞務公司,組織在家的勞動力在田裡栽植、修剪。東方園林公司總裁助理趙斌說,待到來年三月,這裡就會是一片花的海洋。
  數據顯示,湖北省有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範縣4個、示範點8個,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點100個,“美麗鄉村”創建活動試點45個。
  湖北省省長王國生說,工業化創造供給,信息化提供技術支撐,城鎮化創造需求,農業現代化提供要素保障,湖北以“四化”同步發展來保持速度、體現特色、提高質量、增強實效,加快富民強省步伐,努力實現構建中部崛起戰略支點的目標。
  農產品生產加工是民生工業,一頭連著農民,一頭接著市民,在興工業、強城鎮、帶農村、富農民方面都有著突出的貢獻,成為全省“四化同步”協調發展的重要引領。
  “極目”大通衢大市場
  不久前在武漢召開的中國食品博覽會暨交易會,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近1000家食品企業、2.3萬餘種產品齊集。從1995年起,湖北已連續舉辦22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是全國知名展會之一,450個城市、1.6萬家食品生產企業曾先後組團參加。
  食品博覽會成為“湖北糧、長江水、荊楚味”對接全國大市場的一個窗口。稻花香、枝江大曲、新農牛肉、大漢口熱乾面、精武鴨脖、奧星雙低菜籽油等知名品牌從這個平臺起步,一些外地知名食品企業也借助這個平臺,認識湖北、入駐湖北。
  “九省通衢”,歷來就是全國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地,50多年前毛澤東就在湖北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的豪邁詩篇。如今,武漢高鐵已直通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以武漢為中心的“四小時經濟圈”正在形成;武漢天河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已破1500萬人次大關,國際通航點達25個;武漢新港也朝著“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的目標邁進。九省通衢日益彰顯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新優勢。
  “湖北糧、長江水、荊楚味”憑藉大通衢優勢,“極目”國際國內大市場。到北京“趕集”,到深圳開“見面會”,到上海、義烏等地洽談,設湖北農產品營銷中心,特色農產品抱團闖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九省通衢”“魚米之鄉”也吸引著國內外食品企業融匯聚集,百威、可口可樂、統一、娃哈哈、蒙牛、銀鷺、魯花、伊利等幾十家知名品牌和企業相繼入駐,聯想、中興等高新技術企業也紛紛垂涎湖北農產品加工,成為全省食品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2013年,湖北發佈《關於加快食品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細緻描繪了“舌尖上的產業”發展路徑:打造糧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煙草加工、飲料製造、畜禽製品加工五個千億元行業,加快發展水產品加工、果蔬茶葉加工、發酵及調味品、特色食品等行業。
  對比全國,湖北農產品生產加工仍有差距;反觀自己,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企業裝備水平落後、生產方式傳統、市場化程度低等問題依然突出。讓“湖北生產”“湖北加工”“湖北出品”的核心競爭力提升,讓湖北真正成為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物流基地,農業大省還需借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東風,向著三農改革的“深水區”挺進,通過農村產權制度、農業投入體制、農村科教體制以及農產品生產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不斷增強“湖北糧、長江水、荊楚味”內生髮展動力。
  ——提升“發展力”,與“魚米之鄉”資源稟賦相匹配。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培育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培育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金註入、品牌運作、技術輸出、管理輸出等多種方式,實現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併聯合;重點建設好一批既能發揮整體優勢,又能發揮地域潛能,產業適度集中的食品加工園區,推動產業集聚。
  ——提升“創新力”,與科教大省獨特優勢相匹配。加大科技投入,適時在米面製品、油脂、釀酒、飲料、肉製品、煙草、發酵調味品、果蔬、乳製品、茶產品等領域建設若干個行業技術中心和一批開放實驗室及檢測中心。指導和幫助大型食品企業建立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和重點實驗室,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的食品工業科技創新體系。
  ——提升“流通力”,與“九州通衢”發展定位相匹配。建成食品生產加工、商貿物流、電子商務一體化的食品工業完整產業鏈。高新化、品牌化、信息化和國際化呼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食品交易、會展平臺,發揮武漢市已成為食品會展的重要城市、已經形成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經驗,將武漢打造成“中國食品交易之都”,構建武漢中國食品交易中心。
  ——提升“開放力”,與國家中心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行業的“真開放”“大開放”,依托重點食品園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承接產業轉移活動,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中的食品企業來鄂投資,積極引進長三角都市化食品企業、珠三角飲料及調味品企業和福建沿海地區的休閑食品企業落戶湖北;鼓勵本土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品牌合作,開發生產中高端產品,加快食品工業國際化步伐。
  (新華社武漢12月30日電)
  (原標題:吃湖北糧 喝長江水 品荊楚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jz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